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内容

尚书的名言_《尚书》的名言名句

aitaoxie1个月前 (09-09)名人名言6

1、知人则哲。

哲:聪明。本句大意是;能识别人就是聪明。

人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人,识别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有才能的人,哪些是平庸的人,就是聪明。

2、政贵有恒。

本句大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

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3、习与性成。

习:习惯。性:习性。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我们的老祖宗造就把这些说明白了。

4、作德,心逸日休。

逸:安逸。日:一天天。休:喜庆、顺和。

积德作好事的人,心地坦然,无忧无虑。事情一天比一天顺心。

《尚书·周官》还有“作伪.心劳日拙”一句。意思是:弄虚作假干坏事的人,用尽心机,藏奸饰伪。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两句从一正一反立意,可用以劝善戒恶,教育人们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5、满招损,谦受益。

这两句大意是: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得益。

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言筒意赅,对比鲜明,表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今仍使人受益不浅,可用作座右铭。

6、诗言志,歌永言。

诗用来表连人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7、作伪,心劳日拙。

弄虚作假的人费尽心机,处境越来越困窘。

现实生活中,确也有些人弄虚作假,机关算尽,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这两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后一句“心劳日拙”,现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意思是耍尽小聪明,使尽坏心眼,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处境反而越来越糟。

8、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邪恶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

“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邪恶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人:指迷恋女色。丧志:消磨掉志气。

迷恋女色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喜爱的东西,会捎磨掉志气。

沉溺于玩人玩物,则无法保持锐气和德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周书·旅獒》


玩弄他人会丧失德性,玩弄外物会丧失志向。


2.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虞书·大禹谟》


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3.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4.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尚书·商书·太甲下》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


5.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虞书·大禹谟》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下》

相关文章

关于读书的一幅手抄报_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好看复杂

关于读书的一幅手抄报_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好看复杂

读书手抄报是自己读书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一份成功的手抄报应该是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的。关于读书手抄报的内容,我认为可以是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读书体会自己在读书时肯定有很多的启发和教育,把它用文字记...

适合演讲的励志短句_适合演讲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小鸟因为选择了蓝天,才能尽情飞翔;小溪因为选择了大海,才能尽情流淌;青松因为选择了危峻,才显示了生命之顽强;花朵因为选择了绽开,才显示出生命之美丽。才而我因为选择了放飞,才拥有了曾经的梦想。 在过去...

薛宝钗知道自己是鬼吗_薛宝钗知道自己是鬼吗是哪一集

1.刘姥姥认为薛宝钗是鬼主要是因为刘姥姥在花溆的萝港之下,看到衰草,又觉得阴森的很,整个屋子寒气逼人,这一点和几位姐妹闺房的雅致、温暖是有区别的。薛宝钗闺房可以用鬼气来形容,从这一点上刘姥姥便认为薛宝...

跟勤学好问有关的格言_关于勤学好问的佳句

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程颐2. "好问即是勇敢的开始。" - 张衡3.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 《论语·学而》4...

关于书籍名人名言大全摘抄_关于书籍名人名言短句

有关书的名人名言有以下: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3.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

韩愈说的名言警句关于知识_韩愈所说的名言

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