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内容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_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原因

鲁迅先生看见民国初,国人对中国人被外国人砍头麻木不仁的场面,痛心震憾不已,悟出了从医只能治病救人的生命,却改变不了国家命运,而是要从精神上唤醒整个民族,独立奋斗,不受外国人欺凌才是正道。于是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写出了《呐喊》这强烈的檄文,奋力唤醒整个民族,要为中国独立富强而奋斗!

中外文学史上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弃医从文的文学家,分别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中国著名作家


一、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二、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之后还进入过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外国著名作家:

一、布尔加科夫

布尔加科夫(1891-1940),他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响。布尔加科夫在生前一般是由于他在莫斯科艺术大剧院的戏剧而为人所知。他根据莫里哀生平改编的戏剧"Кабаласвятош"至今仍在莫斯科艺术大剧院上演。


二、阿瑟·柯南·道尔

阿瑟·伊格纳修斯·柯南·道尔(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柯南·道尔1859年出生,1886年4月写成福尔摩斯的第一个侦探故事《血字的研究》,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侦探故事,一共写了60个关于福尔摩斯的故事,56个短篇和4个中篇小说,也因为塑造了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全球最著名的侦探而闻名。

三、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Junichi Watanabe),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作品引进中国后畅销不衰,2010年曾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四、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弃医从文,是鲁迅笔下藤野先生一文所述。当初鲁迅看到旧中国百姓缺医少药,在生命线上挣着。决定到日本学医好治病救人。然而当看到强盗杀害中国人,同胞麻木之极。决定从精神上医治国人,同胞,于是便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之精采典故。即用先进文化症救国人。

这是大文豪鲁迅的经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人。少年时家道中落,曾到南京求学,后东渡日本,选择学医以拯救国人。又一次课间休息放电影,时值日俄战争,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摆开战场厮杀,影片放的是日军处死间谍,而那个间谍却是个中国人,观影得日本学生欢呼雀跃 鲁迅鲁迅大受刺激,觉得唤醒国人比医治国人更重要,于是放弃学业回国,写出《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小说,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本来学的是医学,可是他发现国人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非常的低,有不可救药的趋势,所以他就弃医从文。

尤其是当他在学习医学知识时候,看一些时事的电影的时候,发现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中国人却在中间受害,并且有许多中国人麻木不仁的欢呼跳跃。所以他想拯救中国人的良心,唤醒国人的麻木的思想。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

于是1906年秋,鲁迅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鲁迅在一家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鲁迅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砍头示众,而许多围观的中国人都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日本人投去严厉的目光。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拓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布尔加科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

1918年回基辅开业行医,1920年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著作有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1966)。直到逝世,其他著作有剧本《莫里哀》(1936)、传记体小说《莫里哀》(1962)等。

相关文章

关于书籍的作文800字初中作文

  相逢,只是两个简简单单的字,这两个字,对我却意味深长。  人们常说,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是,有些人的确一辈子都不会相逢;而另一些人,却在某个时刻乍然相逢,改变了彼此的生活。我想,要不是当天我与你在十...

读书记录手抄报大全_读书记录手抄报大全图片

读书记录手抄报大全_读书记录手抄报大全图片

1、先在手抄报上画一只可爱的铅笔。2、铅笔旁边画文本框和可爱的小女孩。3、在铅笔上写上“读书笔记”4个字。4、下面画上笔记本做边框。扩展资料: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

描述著名人物励志故事_名人介绍励志故事

高尔基读书的故事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专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

小学学过陶渊明的诗有哪些_小学学过陶渊明的文章

关于陶渊明的诗还有《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湿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诗人陶渊明隐居的时候所写,诗人那么勤劳的种豆,但地里的草比苗好,而...

赞美韩愈的诗句名句_赞美韩愈的句子

困苦童年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

王守仁传_王守仁的

《知行合一》不但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王阳明传记,而且文字和思想水平明显比所有的同类书都高出一截。这个版本中每一个故事都呈现出了王阳明与众不同的特质,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踏上成功和成圣之路,并且为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