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名句及出处_陶渊明的名句佳篇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晋·陶渊明《咏荆轲》。
3.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5.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晋·陶渊明《神释》。
7.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晋·陶渊明《命子》。
8.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之一。
9.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陶渊明代表作《桃花源记》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