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知识20字_清明节知识20个字
清明时节,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生发。关于清明的知识点你都知道吗?
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从本为农事安排的岁时节气形成祭祀先人的节日习俗,近代以来,清明节“祭祀先人、踏青赏春、催护新生”的节日内涵固定下来,流传至今。2006年,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正式通过决定,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的节气知识如下: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