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内容

王守仁的改过名言_王守仁说过的名言

aitaoxie1个月前 (09-09)名人名言7

王阳明名言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译文:

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

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

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王阳明书法成就很高,有种说法:王羲之是以书掩其人,而王阳明是以人掩其书。

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王阳明先生生平做了一个精彩的介绍,笔者也是从此书中第一此接触先生

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最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一,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阳明授学图,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跟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分不开关系

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卷上 ( 门人 薛侃录) 》 王阳明这里圣人的标准是要”纯乎天理“,关于这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代的东西,早就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好吧,我们换一个说法,把圣人换成人才。把标准从”纯乎天理“换成核心竞争力。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被称为阳明心学。他的思想主张“知行合一”,即知道了就要去做,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他的名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

-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相关文章

关于冰心读书的名言_冰心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2.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3. 骄傲是只拦路虎,常挡在成功的道路中间。4. 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 简单漂亮 小学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 简单漂亮 小学

类似于“红色之旅”,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讨论,走过哪些“红色足迹”,通过回忆,整理出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可以写什么时候、和谁、去哪里、有什么特别好玩的、重走红色足迹有什么意义,以及展望,类似于一篇作文。这是...

千古第一渣男_古代第一渣女

是的,李白诗文举世无双,政治却一塌糊涂,对家庭欠账难偿。历史记载,李白先后娶有2妻(入赘)、2同居女友,其中两任妻子都是宰相家的白富美。白富美们本以为找到了好老公,人帅又有才华。不料风光成亲后,李白就...

励志故事演讲稿三分钟ppt_励志故事的演讲稿

中东励志标语1,是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2,使无遗憾的结果,使这一过程更加完美。3,努力创造实力,态度决定高度。4,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5,再苦辛苦,但也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6,什么是不...

像字造句子_像字造句子简单一点

像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汉字,它由“像”和“木”组成,字形显得非常别致。造句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应用:第一,作为名词,比如“这幅画的像,我看了觉得非常逼真。”;第二,作为形容词,表达相似或相似度高,...

照顾好身体暖心的句子_照顾好身体的说说

劝人好好照顾身体句子如下1、今天变天,当心着凉;注意身体,吃么么香;凉天添衣,少吃冰棒;吃香睡香,身体倍棒!2、请不要拒绝飘落在你身上的每一片雪花,因为每一片雪花上都有我对你的美好关心和亲切的问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