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内容

知行合一王阳明_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pdf

aitaoxie2个月前 (09-09)名人名言2

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说到做到,自己知道该怎么做的,就应该努力去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不去做没有实际行动。

王阳明的思想中,比较经典的理论就在于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知行合一”了,“心外无理”主要是王阳明在反驳朱熹的物理能离开心的观点,说白了,王阳明指明“心即理”,本心至善。而“心外无物”则是王阳明为了巩固“心外无理”这个理论而进一步阐述“心”和“外物”的关系。所谓的“知行合一”则是“致良知”的体现。

我是这么理解的,知指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可以理解为知识,行指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可理解为行动。知识与行动的统一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整合,知识是指良知,行动是指人的实践。知识与行动的统一是知识与行动的结合。,也就是说,认识事物的真理,离不开这个真理在现实中的运用。利用知行合一这个工具,可以打败比自己强大一百倍的敌人;领悟知行合一,是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

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上卷5: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其白话翻译是:这种说法也是省察不够精确。但是,即使如你所说的那样,知行合一的主张,也肯定断然不可怀疑了。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出自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的文明书院讲学。

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相关文章

陶渊明经典诗句_陶渊明经典诗句摘抄

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有《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六》、《杂诗其一》、《停云》、《杂诗十二首·其二》、《饮酒·其三》、《饮酒·七》、《杂诗》等。陶渊明是东晋末年...

责任与良心的名言警句_责任和良心的古文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

讲诚信的成语故事_讲诚信的成语故事四字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

迎难而上正能量励志语录_迎难而上说说心情经典短语

1、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2、“麻烦”能让你学会很多东西,也是锻炼你自己的机会,因此不要害怕“麻烦”。3、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的命运,但我们可以用愉悦的表情面对命运。4、学习是一次...

反映诚信的成语_反映诚信的有

一、一诺千金【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 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 批:“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语...

早已看破红尘的句子_早就看破红尘

著名的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明懂的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1.我们女人一定要看破红尘,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免受感情的迫害,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残忍,红尘往事不要记在心头2.作为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