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关系
1.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2. 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 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一个社会不喧嚣。最近十几年越来越喧嚣,但喧嚣不可能永远掩盖真相,或者说不能永远掩盖真实
4.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5. 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一、成长故事如下:
路遥出生于西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从农村走出的作家,他幼年因为家贫被过继给伯父抚养,使得其幼小的心灵过早的学会了坚强。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农生涯,还有不断生活辗转在城乡之间的求学生活经历,使得他忍受了大多的苦难。他一生钟情于陕西的黄土地,对于那片养育他多年的故土充满了情感,对路遥来说,那个存世现实的栖居地,土地是其精神资源的源泉。
二、路遥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